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弃考率近年持续处于高位。数据显示,2023年弃考率最高达35%,2024年约为20%-25%,部分考场单场缺考人数超过三成。工作压力、备考效率不足、考试难度突变是主要原因,这一现象直接影响考生升学机会与院校招生稳定性。
➽弃考率年度变化趋势
2019年至2024年间,弃考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19年弃考率为12.76%,2020年因疫情骤降至9.97%,但2021年回升至11.14%,2023年达到峰值35%。2024年虽略有下降,仍高于20%。部分高校如深圳大学,2023年弃考率超过26%。这种变化与就业市场波动、考试改革直接相关。
➽在职考生弃考特征
非全日制考生弃考比例显著高于全日制群体。约六成弃考者因工作安排冲突或突发任务被迫放弃考试。部分考生报名后未参加任何科目考试,另一群体完成部分科目后退出,后者多因考试难度超出预期。例如2024年英语与数学科目难度激增,导致考场中途离场人数增加。
➽地域与院校差异
地域分布显示,广东省2022年弃考率19%,辽宁省同年为11%。高校层面,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年弃考率24%,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达30%。经济发达地区在职考生因工作强度大,弃考行为更频繁。中西部院校弃考率相对较低,但调剂阶段弃读现象突出。
近年全国考研弃考数据概览
年份 | 弃考人数(万) | 弃考率 | 典型事件影响 |
2019 | 37 | 12.76% | 就业市场平稳 |
2020 | 34 | 9.97% | 疫情初期考场限制 |
2021 | 42 | 11.14% | 线上确认普及 |
2022 | 46 | 11.19% | 考题难度常规 |
2023 | 100+ | 35% | 疫情后集中报考 |
2024 | 87-131 | 20%-25% | 科目难度大幅提升 |
(武汉恰播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