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恰播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课

一、课程简介(必备项)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二、课程目标(必备项)

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

(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3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主要内容: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

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

重点、难点:

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思考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

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4.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5.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

(二)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6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主要内容:

1.  认知发展与教育

2.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3.  多元智能与教育

4.  不同学习风格与教育

5.  特殊儿童的教育

教学要求:

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促进发展的教育方案。

课前学习要求:

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

重点、难点: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有关理论。

2.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4.鉴别个体差异的方法

5.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1.  给小组呈现一份小学数学或其他学科的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所呈现的材料对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是否恰当。

2.  根据儿童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教师和家长应提供何种形式的支架或帮助来促使学生的发展?

3.  讨论学校常规教育中如何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潜能发展提供适宜条件?

4.  假如你是一名教师,请从本章中选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规律,描述如何将该规律应用于某一学习情境中。

(三)第三章 学习理论12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主要内容:

1.学习的一般概述:学习分类、学习的生理机制、学习理论发展脉络。

2.行为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学习理论:早期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认知同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与人本主义理论: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教学要求:

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分析案例,设计促进学习的教育方案。

课前学习要求:

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

重点、难点:

1.学习的涵义与学习结果分类

2.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3.认知发现理论与认知同化理论的比较及其应用

4.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条件的观点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价值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1.  给学生提供行为问题的案例,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然后相互讨论。

2.  通过举例来比较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的异同。

3.  举例说明强化、惩罚和消退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

4.  利用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分析社会媒介对青少年品德行为的影响。

5.  比较学习的认知发现理论与认知同化理论的异同,并分析它们的应用价值。

6.  评价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观及其自由学习法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7.  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如何看待知识、学生、学习、教师的,并阐述它对于教学改革的启示。

8.  让学生观摩教学录像,根据学习理论进行评课,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第四章 学习动机6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主要内容:

1.  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内涵、作用与分类。

2.  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需要理论、认知理论

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学要求:

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激发学习动机的教育方案。

课前学习要求:

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

重点、难点:

1.学习动机的内涵、分类与作用机制。

2.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动机归因理论、目标理论等。

3.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措施。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1.课前分析一则有关学生学习动机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第一次分析,然后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对案例进行第二次分析,相互讨论自己的分析,体会如何利用学习动机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分析学习动机的几种理论之间的关系。

3.结合课堂实际现象说明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第五章知识建构3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主要内容:

1.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2.  概念的学习与教学

3.  概念转变及其教学

4.  学习迁移

教学要求:

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促进知识建构的教育方案。

课前学习要求:

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

重点、难点:

1.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2.知识意义的生成过程。

3.概念的获得及其教学。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1.解释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明概念的形成、同化和转变过程。

3.课堂观察:以学生学习某一概念或原理为例,分析教师用于促进学生成功理解知识所使用的策略。

4.设计一则概念或原理教学的课案。

5.设计某一课程,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13971240742

微信

扫一扫 联系我